大二小结
写在前面 ¶
总体来说,相比于大一,大二的我周末时间更少的花在了社团、活动上,更多地花在了课程作业、竞赛和科研上(虽然后两者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
下面课程对应的资料都整理在我的 note link 下,就不再一一复制于此。
对于 “信安专属课改课程”,至少下一届不能又改吧,所以我觉得之后的学习应该比我们要好那么一点?
大二秋冬 ¶
计算机系统 II ¶
请允许我个人以 CSys 指代计算机系统。
如果说 CSys-I 更多地是让大家理解什么是 CPU 和 ISA,那么 CSys-II 和 III 都是在指导如何提高 CPU 的性能以及启动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内核。
CSys-II 硬件部分引入了流水线 CPU,性能提高的同时导致了正确性的问题,又需要用一些方法去处理这些问题;软件部分这是 “操作系统” 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是内核启动和线程调度。
期末考试依旧是 30% 分数占比(还是说 CSys-I 的占比为 40% 来着?确实忘记了)且能够携带一张 cheatpaper,理论上来说大家平时分基本都能够拿满(实验写完了就差不多了
讲课上 cr 老师清晰稳健,毕竟是课改主要推动者;wl 老师部分感觉不是那么流畅(以至于到课率新低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ADS)¶
信安大多都预制了 myc 老师,老师喜欢板书讲课,第一节课会将所有 ppt 发出来(其实都一样,用上一级的就行)并说明了只有最后一排允许用电脑(实际执行不是非常严格
在 project 上感觉其实比 FDS 要少(数量上和总体工作量上
期中更是给出一张 满分 120,但是拿到 100 分就能够拿满期中分数的试卷 ,最后 20 分是一个编程题,留给大佬容错用;非大佬也可以找些特例捞点分。期末统一,就没啥好说的了。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
相比于培养方案提前修读了,选择了一个新老师 hyc,我们私下评论为 “混乱善良”,即上课随意,但是工作量少,给分慷慨。
平时作业只有七次 assignments,基本按要求写了即满;签到为纸质签到,一人成军。
大学物理乙 II ¶
依旧是宋超老师,上课小测和大物乙 I 一致,讲的细致且不点名。可能由于该学期有一个大学物理竞赛(参加即有平时加分贪心了
数据安全与密码学基础 ¶
信安课改课程,没有任何前人经验,没有什么作业,上课老师 zc 看起来连备课都没怎么做,宣称教材是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ryptography(3rd),实际上课就是一直在板书,上课就想到哪讲到哪,写满一黑板。很多时候概念还没说就开始讲,运气好想起来了再解释一下,运气不好就自己查去吧,总之是给密码学开了个坏头。最后考试前给了所谓的大纲,填空题居然有让手算指数(我没有计算开,但是从最后成绩猜测是没给分
上完了也不知道其中 “数据安全” 在哪里。
世界经济导论 ¶
lj 老师的通识课,具体细节记不清了,总之是没有小测和考试,成绩主要来源于一篇结合自己专业的论文,个人认为作为作为一门通识课以及工作量来看比较满意。
职业生涯规划 ¶
ctt 老师的课,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职规”似乎一直是事多分高的一个,事情确实不少(但只是杂,平均下来每个的工作量都还好
社会主义发展史 ¶
没听过四史其他三门,社发听课感觉不错,主要是两次开卷小测,课本上其实基本能找到答案,出分尚可。
大学物理实验 ¶
这个属于是事多分低的课了,感觉评价颇多,不做点评了。
生命科学导论实验 ¶
类似名字课程好像有几个,总之我上的是属于“博雅技艺”的,周末进行实验,最后写一个总结的课。课程总体比较有意思,老师实验也基本是大家一起进行,书本后面有报告内容,距离课程结束 30 mins 左右空时间给大家写,工作量不大,但是题目分值都不低,所以最后的成绩不算很好看,但是和大物实验一桌,也能接受,毕竟上下来比大物实验可轻松不少。
太极柔力球(体育课)¶
jk 老师一个人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和考试内容是完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动作。最后的考试是参加三好杯比赛依据评委打分(最后一节课表示认为评委分数给低了,每个人加了几分
jk 老师属于比较有个性的体育老师,很好说话,唯一要求是上课认真不要玩手机(会生气
大二春夏 ¶
计算机系统 III ¶
实验部分 ¶
CSys-III 中硬件部分实验主要是进行了分支预测和缓存机制的实现。比较特别的是由于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在 CSys-II 实现的 CPU 上实现,而缓存导致了取指令 / 数据的时钟周期出现了更多的情况,如果 CPU 实现的正确性不足,很可能在缓存这个实验中花费大量时间处理在 CSys-II 中藏下的错误。
软件部分的实验占据更多的篇幅,主要是虚拟内存和用户态进程,其实写起来还可以(相比于硬件的缓存部分
最后完善硬件以支持我们实现的整个软件部分的内核,并在 Xpart 部分中选择自己更偏向的部分进行实现(不同部分有不同分值)并在最后一节课进行展示。
PS: 每个实验平均花费 20-30 h 是正常的 hhh
理论考部分 ¶
CSys-III 中很多内容并没有设计实验,期末考试可以覆盖的范围感觉还是太大了点(虽然最后考的就是其中的重点,自己用 Gemini 过了一遍 ppt 其实也基本在 3 天完成了复习
遗憾的是直到考试结束也没有得到每个学期开始上课前都要被老师展示一遍的计算机系统贯通课程结课纪念品,取而代之的是 Xpart 展示中比较突出的 3 个小组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期望被拉高随后连任何纪念品(哪怕是合照)都没有,还是有点伤心的。怀疑明年开课展示的就是颁奖照片吧。
人工智能安全 / 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 ¶
这是两门课,其中前者的春学期的内容与后者的夏学期的内容基本一致,甚至我选的都是 yzq 老师所以 ppt 和助教都是一样的。
人工智能安全主要由几次作业和几次实验(有报告)加上一个大作业组成,助教会给出比较详细的评分细则(至少我上课时为 tt 助教)以及 bonus;如果你对这个方向的内容感兴趣完成这些内容不算负担,实际工作量也不算很大,最后给分不错。
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的春学期为伦理部分,类似于思政课,工作量为一篇 40 总评的课程论文,字数 3k-6k;安全部分则是给出了几个推荐方向,可组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研给出调研报告,给出了报告的大致框架。这门课的具体评分我不甚明确,见到很高的也见到很低的,不做推荐评价。
社交网络安全与隐私 ¶
xht 老师一个人开设的课程,认定为国际化课程,所以整堂课为英文。第一节课会让大家用英文逐一做自我介绍。主要工作量为:
- 一次个人实验,今年是使用爬虫爬取提示词销售者的产品的相关信息并分析,往年好像也是爬取信息分析之类的;
- 一次(至多五人)小组展示(当然也是全英文
) ,每组 20mins,之后老师会根据他听下来的情况提问(有的组直接没有提问,有的组可能提问了快 20 mins……)- 对应展示内容的报告
- 会有随机考勤(数字点名,最后一节课逐一点名,可能就看看能不能记住大家而已,补签也非常轻松)
可能因为我们组均为大二小登(对于这门本应该大三修读的课程
隐私计算与数据合规 ¶
数据安全与密码学基础的延续课程,主要内容为安全多方计算。同样的,不知道 “数据合规” 是什么。
关于上课 ¶
又是一门信安专属的“课改课程”,基于 zbs 老师等人写的一本教材进行,好歹有 PPT,学起来比 “数据安全与密码学基础” 好一些。
实验部分是和蚂蚁公司合作的“隐语平台”的几个实验,4 个小实验给出了指导,1 个大实验需要自己简单进行设计(其实仿照前面的实验有个差不多的应该就行,最后发现莫名被蚂蚁公司那边选出了前几名并颁发了“价值几千元”的奖品)具体评分不是很好说,可能什么也不懂就做完了,但是最后发现分数平平。
关于考试 ¶
- 好消息:上课全中文,在最后一节课考试,会给大纲
- 坏消息:考试全英文,不完全按大纲出,多选题没有部分分,一个 6 分;据说多选题全班平均分也就 6 分左右。
数据建模与分析 ¶
gzc 老师一个人开设的课,老师本身讲的挺好的(虽然没咋听课,但是复习时难点还是听智云听懂了 7788
会计学 ¶
我上的是经济学院 zxf 老师的线上会计学课程,当然和数据建模一起是为了凑跨专业学分的。相反,会计学的平时作业感觉不是很难,期末反而觉得很慌(主要是平时主要是会计分录的作业,而会计分录细节有点多,刚学完可能记得,考试时一起来有点混乱了
考下来觉得跨专业课还是别有期末的好,虽然没有期末往往分数比较随意,但比辛苦几天学不会、考不好感觉要来的痛快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可能因为我个人更加偏向于喜欢历史一点,史纲和毛概可能是我目前学起来感觉(相对)最舒服的思政课(有时间线
平时分在期末公布,小组内部协调;不知道 lly 老师的给分相比于其他老师如何,但我们组确实是我们班上最低的🥲成绩未出,待编辑。
其他事情?¶
在 2024 年的暑假,我甚至会每天(当然到后期就断断续续)用笔记软件特殊的 Todo 列表来记录每天干了什么,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往里面写

虽然自己暑假结束后就断了,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的接触了很多东西,每天都很有动力和成就感,也是后来促成我去报名计算机学院的朋辈辅学的“技能拾遗”课程小老师的缘由之一。
CTF¶
在大学中能称为“竞赛”的,目前为止我最感兴趣的还是 CTF (capture the flag) ,为此在大一升大二的短学期课程中也选择了 “课程综合实践 I —— 安全攻防实践” ,也借此机会尝试了我校主要认可的五大方向 “Web, Crypto, Reverse, Pwn, Misc” ,最终结论是自己还是玩玩算了,没实力继续钻研下去。

同时恭喜自己在 ZJUCTF2024 中的 “容器题说明” 一题中因为手速最快获取一血!🤣
数学建模 ¶
参加数学建模可能是因为自己闲暇时偶尔学的东西恰好能在这里用上,入坑成本比较低。参加了一次校内的比赛,一次 MCM/ICM ,结果都还算满意,队友占头功。
技能拾遗 ¶
鉴于在前述暑假以及 CTF 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斗胆报名了 2025 年春夏计算机学院的朋辈辅学 “技能拾遗” 课程小老师。当然,这也是基于我也看过往年的课程并认为收益匪浅,打算往前人所未涉及的领域开拓。
我本以为还会有其他前辈报名,我或因为能力不足被筛选淘汰,或只需要负责我希望拓展但不是那么重要的方向即可,由另外一位 / 几位同学负责基础、关键、重要的部分。
事实是,最后只有我一个人,慌了。我本没有准备那么多东西;我不希望把前人讲过、讲的很好的东西再搬出来一遍;我只讲拓展的部分,如果真的有满怀期望、没有任何基础的小朋友,会不会发现什么都听不懂?只讲扩展的东西,大家会不会实际上不需要这些东西?
最后还是选择对于最基础的东西再讲解,再涉及了一些大家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东西。对于前人讲得非常好的内容,留下了指路链接。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能以文图的方式去阅读学习。视频 / 音频的方式兴许因更能感受到制作者的情绪以及明确的听觉和视觉的同步刺激而更加容易理解,但文图能让我不是只能够线性的顺序接受知识;我能够按自己的理解能力调节看的速度,改为视频 / 音频可能就需要不断地调节倍数、回退了。所以,我对于上课内容悉数写成文稿,公开在网站上以便大家回顾 ( https://darstib.github.io/blog/tutorial/skill_learn/ ) 。
当然我也知道,换做我自己我也不会去听课了;看文档不就够了吗?是的,这是我期望的、鼓励的,如果大家能够看文档就学会了基本的使用,没人听课也是好事。所以我在最初选择了线上课程,大家无需签到,无需在不方便的时候空出时间来应付。
当然也得说声抱歉,在某几节课(也可能是每一节课)的内容我自己并不能够达到指导别人的水平,可能那一份文稿是我每周花费了几天去搜集、重新学习、构思、思考演示才得到的。同时我对于时间的把控大概似乎确实是很差的,以及第一次对着屏幕、没有反馈的说话的不顺畅,致使了直播 / 录播的低质量,感谢抽空加入直播的各位同学(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只是我的朋友为我捧场,同样感谢
写在后面 ¶
大一意气风发,前途未卜但似乎条条大路通;大二处处受挫,发现自己不过是雨露均沾、无所专长的路边一条,开始喜欢看哲思类的文章,甚至看完 如何评价 Judea Pearl 的《The Book of Why》一书?——知乎 后有想看原著的冲动……看看暑假能不能下下决心。
